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发展规划

松原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         时间:2015-04-20        【 字体:  

    松原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市场规划科  浏览次数:63  2014年12月04日 为了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将旅游业向全市经济支柱产业培育,实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松原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四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使全市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成就

    1.旅游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期,预计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实现81.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实现2200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5.5倍;国内旅游收入实现80.1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全市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

    2.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大旅游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旅游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各类旅游直接接待服务设施1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0家,旅行社30家,旅游景区(点)20多处,旅游推荐饭店27家,农家乐接待户示范户9家,旅游购物商店5家,旅游定点演出单位2家,游船公司2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是“十五”末期的4倍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餐饮、商业、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4.旅游市场产品体系日臻完善。“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立足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注重提高旅游产品品位,建设旅游精品,打造旅游名牌。以查干湖、龙华寺、乾安泥林三大旅游区为重点,大力开发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大湖冰雪、草原湿地、宗教朝谨、泥林科考、蒙满风情等具有松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节会  活动已成为吉林省知名旅游品牌。以省内旅游市场为基础,以东北旅游市场为重点,积极开拓国内旅游市场;深度开发日、韩、俄市场;规范发展出境游市场,旅游市场开发体系基本确立。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积极推出旅游美食、风味食品和旅游文化娱乐活动,行、住、食、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初步形成。

    5.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促进全市产业调整和结构优化、对外开放、安置劳动力就业、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和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松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市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十二五”时期认真研究解决。

    1.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落后。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发展观念滞后。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和产业素质还不适应旅游产业发展要求,部分旅游企业“小、散、弱、差”,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2.旅游产业投入相对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产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3.旅游精品开发和旅游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不足,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竞争优势,缺乏跻身全国前列、具有一流开发水准、一流服务设施、一流管理水平的精品景区。

    4.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不够。旅游起步晚,投入小致使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不了强势效应。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的实施,将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二是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组织保障;三是我市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将旅游业培育成未来支柱产业目标的确立,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四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必将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支出意愿。五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旅游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六是低碳、环境理念的倡导,使附加值高的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可观。

    三、“十二五”全市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开发为核心,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打造知名旅游品牌,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重点推进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品景区和名牌产品,推动重点县区、重点景区、重点企业率先发展,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3.项目带动原则。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项目,带动相关旅游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
  4.分级管理原则。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松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宏观导向作用,依托全市旅游发展重点,明确各县区旅游发展思路,促进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5.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旅游服务,创造安全、便利、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

    6.多元化建设原则。在发展机制上,坚持以政府引导、组织协调为基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拓宽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业要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出发点,努力把旅游业向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大市的新跨越,将松原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15年,全市预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万人次,年均递增25.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75万美元,年均递增25.6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55万人次,年均递增27.2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85亿元人民币,年均递增28.9%;旅游总收入实现100亿元人民币,年均递增29%。相当于全市GDP比重达到5%左右。全市安排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量超过5万人。

    四、“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创新旅游产业体系

    1.打造“一体两翼两条线”为重点的旅游格局,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

    “十二五”时期,按照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和各县区旅游发展实际,重点打造以“一体两翼”为重点,与区域性旅游市场相链接的大旅游格局。一体:即以松花江沿江旅游风光带开发为主体,沿江旅游风光带包括扶余的江山度假村、沙洲森林公园,前郭的王爷府,以及哈达山、龙华寺、江心岛、晨曦园、鳇鱼圈、三江口等;两翼:即以查干湖、泥林、赛罕塔拉蒙古部落、龙凤山等重点景区为左翼,以瓮泉山、珠尔山、松原港等景区为右翼。打造形成珠尔山慈云寺—大金得胜陀颂碑—龙华风景区—孝庄祖陵—查干湖—乾安泥林—龙凤山陆上精品旅游线和沿松花江水上观光游览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松原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2. 开发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体系。

    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趣味性、参与性,提升品位,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根据资源分布、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类型,不断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实现产品优势互补。市直本级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着眼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组建哈达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加快哈达山旅游开发。宁江区要以沿江旅游风光带的开发为突破口,切实加快龙华风景区、滨江休闲区、辽金文化区和三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扶余县要以金源文化为切入点,着力开发与瓮泉山旅游区相配套的新亮点,全面提高景区品位和接待能力,带动其它景区快速发展;牢牢锁定长哈两地客源,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和近郊短途度假旅游。前郭县要继续抓好查干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提升查干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对王爷府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力度以及王爷府文化的挖掘,开发参观、养殖、采摘等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乾安县要积极协调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泥林地质奇观的宣传打造。长岭县要以龙凤山度假旅游为重点,与毗邻的县(市、区)景点整合,形成新的区域型旅游线路,以拓展松原区域旅游联合合作。

     3. 推进旅游市场协调发展,优化旅游市场体系。

     按照“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加强三大市场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旅游市场格局。

     入境旅游:按照“一级日韩俄市场、二级台港澳市场、三级东南亚、北美、欧洲市场”入境旅游客源的市场划分,实行“扩大一级、挖掘二级、提升三级”的方针,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

     国内旅游:重点开拓东北、华北客源市场,大力开发华东、华南客源市场,积极培育中西部客源市场,形成近、中、远多层面的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格局。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创新市场促销方式和方法,提高市场促销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出境旅游: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经营出境业务的国际旅行社,规范开展出境旅游,保证出境旅游质量,促进出境游市场良性发展。

     4.积极拓展旅游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一是积极开发度假、休闲、探险、科技、体育、教育等专项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石油钻采、电力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培育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项目,促进不同类型的工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三是科学整合节庆资源,大力发展节庆会展旅游。抓好以“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松原伯都讷端午文化旅游节”为代表的节庆活动,提升节庆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通过会展、节庆和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四是适度开发红色旅游项目。

    (二)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根据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促进各级旅游规划与交通、城建、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开发有序、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格局。

    1.旅行社。推进全市旅行社质量体系建设,扶持大型旅行社集团发展。通过吸引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或者股份制旅游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大型骨干旅行社,使国际旅行社数量适应全市出入境旅游的发展。

    2.旅游饭店。规范旅游星级饭店体系建设,推进经济型酒店发展,积极引导家庭旅馆、乡村旅馆、汽车旅馆等特色服务设施建设,以适应大众化游客需求。到2015年,全市各类旅游接待住宿设施达到300家。其中,星级饭店发展到20家,青年旅馆、农民旅馆、汽车旅馆等专业旅馆200家。市区和各县(区)要发展2—3家五星级以上旅游饭店。

    3.旅游景区。推进精品战略,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30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点)力争达到2个以上,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4个,3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加快旅游景区(点)供水、供电、通信、公厕、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接待服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4.旅游交通。一是加快松原机场建设,开辟旅游航线。二是加快长白铁路复线和松陶铁路建设,增开旅游列车或旅游专列。三是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化进程,珲乌、大广、科铁等干线高速全线贯通。四是加快通往旅游景区(点)干线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景区(点)通达条件和旅游景区内部交通条件。

    5.旅游餐饮。积极开发推广具有松原特色的餐饮系列产品。重点开发地方风味、乡村风味的特色菜肴、小吃名点、绿色食品、便携食品。重视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餐饮名店,市区要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引导城市近郊和旅游景区(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餐饮旅游项目,提供主题餐饮服务。

    6.旅游商品。大力扶持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重点扶持地域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提高旅游商品设计水平和科技含量。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和购物商店,增加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体系,提高旅游商品创收、创汇比重。

    7.旅游娱乐。积极开发松原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文化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娱乐消费,促进休闲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以蒙古族歌舞、满族戏曲、东北“二人转”等地方特色的优势剧目,结合重点城镇和旅游区建设,编排系列旅游文化节目,举办大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文艺演出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为旅游者演出,引导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观看。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大力推广参与性强的特色娱乐项目。

    8.旅游服务。加强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和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旅游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体系,增强快速反应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和旅游标识系统。充分运用新技术,促进产业素质提升,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五、“十二五”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者的消费环境、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社会资金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我市已具备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是建设吉林省经济强市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等,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共同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和部门协调。各级政府应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协调管理职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发改、交通、科技、财政、税务、国土、文化、建设、规划、环保、劳动保障、农业、宗教、经贸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拥有旅游资源的部门或单位,要严格旅游项目申报程序,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逐级进行申报审批,没有经过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批准审核的旅游项目不能到发改部门立项,不能申请旅游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经过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审核在当地发改部门立项的旅游项目要及时报市旅游局备案,申请市发改部门立项的项目及申请省、市旅游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要报市旅游局审批。各部门应从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大局出发,打破行业界限,多与旅游部门沟通协商,尽快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好,为发展我市旅游业作贡献。公安、工商、物价、卫生、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安全、价格、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饭店餐饮、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增设旅游栏目,大力宣传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宣传和推介松原旅游,在全市营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旅游工作扶持力度,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每年要积极向上争取旅游扶持资金和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并将省、市、县的旅游扶持资金和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景区建设,坚决查处各种违规占用旅游扶持资金和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的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重点用于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解决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和干部职工的编制、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有关部门应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坚决取消各种违规收费项目,使旅游企业有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3、抓好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旅游业向高层次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三江一河两湖及满蒙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冰雪文化、历史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构建了我市发展旅游的优势。如何结合我市旅游发展现状,把这些资源科学地、合理地整合,打造成旅游精品,构筑起松原的大旅游网络,对旅游规划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不仅要求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更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财政部门应把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旅游发展规划要由具有高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并多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按规定程序逐级报批,未经旅游管理部门组织评审的旅游规划不得颁布实施。同时,要加强旅游项目管理,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项目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立项也应先征求旅游部门意见,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其向高层次开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发挥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根据我市资源优势,以“亲水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为重点,深入挖掘我市的旅游文化内涵,实施旅游精品战略。要加快发展“一体两翼”为重点的大旅游格局,以市场运作的手段加快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加快和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各县(区)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县域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通往旅游区(点)的道路建设。同时,加快国家A级以上景区的评定和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吉林省旅游强县和全国旅游强县,提升旅游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5、运用市场化手段,扩大开放,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

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利用外资、社资开发旅游景点和兴办旅游企业,引进省内外、国内外的资金,加快我市重点景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使我市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民营旅游企业。鼓励旅行社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强旅游饭店业结构调整,推动饭店业专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发展,以提高我市旅游和商务接待水平。加强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推荐饭店、农家乐接待示范户评定工作,推行全市旅游饭店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域内外旅游联合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利益分享的双赢原则,积极推动和建立旅游协作机制,抢抓先机,提升旅游合作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区域无障碍合作。培育区域旅游品牌,构筑旅游新网络。进一步加强域内旅游优化组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加强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景区的业务合作,全面提升区域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益,从而拓宽我市区域发展空间,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加强行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认真整顿旅游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无牌无证非法经营旅游业务;打击“欺骗”和“宰客”等丑恶行为;强化旅游安全管理,防止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县(区)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游客投诉、紧急救援、旅游咨询、散客服务等旅游服务机制,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对旅行社、饭店和景区从业人员的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旅游宣传要与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加强旅游区域联合,打破行政区划,扩大县区间、地区间的旅游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印制松原旅游指南、旅游宣传光盘、景区宣传册等资料,大力推介和拓展松原一日、两日、三日游等旅游线路。积极发展和创新查干湖、伯都讷等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品位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积极开发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开展“引客入松”工程,快速增加来松旅游人数,提高旅游综合收入,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sywz02)
【E-mail推荐 【纠错】